聯邦投信投資長吳裕良◎圖/顏謙隆
聯邦投信投資長吳裕良◎圖/顏謙隆

聯邦投信投資長吳裕良7月走馬上任,他是國內投信圈中少數兼備風險管理師資格的基金經理人,此外,他曾擔任香港避險基金經理人逾二年,哈佛校務基金及挪威主權基金都是他的客戶。吳裕良表示,職場生涯上上下下,沒有碰到的瓶頸就是績效,風險管理是所有基金經理人的重要課程,只要贏的地方多贏一點,輸的地方少輸一點,就能夠化被動為主動,立於不敗之地。

攤開吳裕良的履歷,初入Buy Side的他原本意在擔任半導體產業分析師,卻因當時沒有缺額,輾轉進到景順投信擔任海外基金經理人及台股電子分析師的職務。幸運的是,當時景順唯一會BARRA風險管理系統的同仁離職,吳裕良得到赴香港受訓的機會,斜槓取得風險管理師的資格,成為少數橫跨海外基金經理人、電子首席分析師及風險管理師三種高難度工作操盤好手。

隨著後疫情時代的來臨,吳裕良認為,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機,然國內外基金投資策略不同,投資思維也會產生差別,其中,國外基金著重在投資流程、投資決定及投資策略,最後才是績效;反觀台灣以績效為王,只要成績不佳就沒有然後。

入職場後面對全球股市的震盪洗禮,讓吳裕良的眼界大開,尤其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後,他更明白「追漲大家都會,但退場卻是一種藝術」。吳裕良後來因為家庭因素回到台灣,陸續到華南永昌、第一金及中信工作,結合投資與風險管控成為他在職涯中很重要的目標。

在景順投信時,一位同事的話也讓吳裕良記到現在,「先買1%也不傷身。」吳裕良認為,止損很多人做不到,但當你做了第一個動作,才能避免失去主動能量,否則不是被動,就是「冷凍」,經理人最大問題就是錯兩次,買最高、賣最低。

此外,吳裕良指出,被動型基金因管理費便宜,九成以上基金經理人長期績效遜於大盤,造成ETF規模逐漸超越主動型基金,因此新世代的主動型基金要有一席之地,不僅要含有主題式、區域、多重資產等基因,更應納入平均績效與絕對報酬的概念,同時要有風險管理的意識在裡面。

接手聯邦投信投資長後,吳裕良指出,投資長有柔性也有剛性一面,做為資產配置的策略師,也是風險總管者,除了帶領大家把績效做好,固守投資人的錢,也要在事前發生前做好良好預防,阻絕大部分的風險。同時投資長很大責任就是釐清現實,不能因人廢事、不能繞過規矩。

吳裕良認為,世界上有很多偉人可以學習,譬如巴菲特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風險管理師,每次都能耐心等待所有風險因素都消除,布局在很低的進場點;至於世界最偉大主動操作者則是伊隆馬斯克,不但能夠扭轉基本面,同時也掌握消息面跟籌碼面。

更多工商時報報導
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
台股基金夯 19檔淨值破百元
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